回首頁  |  服務信箱  |  搜尋: |  English Version  
 
 帳號
 密碼
 _
 
版本:2.3.10
 
瀏覽人數:00010716
HOME > 文章資訊 > 文章內容
基隆市社區規劃師團隊回流教育暨第二屆種籽社區規劃師培訓計畫
瀏覽人次:1678次

主辦單位:基隆市政府
執行單位: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APAUD研究室
市政府聯絡人:凌家斌(02)2420-1122轉1922
報名處聯絡人:莊琮博、游永慶、劉玉芬、甘展安、唐可欣;
TEL:(02)2737-6722;FAX:(02)2737-3681


相關單位訊息轉知 >>

 基隆市社區規劃師團隊回流教育 暨 第二屆種籽社區規劃師培訓計畫

【基隆港都活力再現 創造基隆港都新魅力】 招生簡章

主辦單位:基隆市政府

執行單位: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APAUD研究室

市政府聯絡人:凌家斌(02)2420-1122轉1922

報名處聯絡人:莊琮博、游永慶、劉玉芬、甘展安、唐可欣;

TEL:(02)2737-6722;FAX:(02)2737-3681

壹、緣起

本年度期望透過社區規劃師團隊回流教育及第二屆種籽社區規劃師培訓計畫,培訓基隆地區有志投入社區營造工作之人員,加強其社區營造專業基本技能,增加其對於服務社區的熱誠,並將相關理念帶回職場,作為推動基隆市社區營造的種籽,也進而鼓勵更多空間專業者,願以社區規劃師為職志,投入社區營造與永續都市發展的工作,以發揮星星之火足以燎原的波及效果,共同為創造基隆港都新魅力而努力。

貳、招生方式

一、招生對象與名額(約65名左右)

(一)第一屆社區規劃師團隊及種籽社區規劃師回流教育

曾經擔任基隆市第一屆社區規劃師團隊及第一屆種籽社區規劃師報名參加,名額約15名。

(二)第二屆種籽社區規劃師培訓

1.公部門之業務承辦人,含括基隆市政府及所屬機關城鄉風貌計畫承辦單位人員(含區公所代表),共計約15名。

2.基隆市相關公(工)會組織推薦者約5名。例如:建築師公會基隆市辦事處、土木技師公會、製圖業職業工會、營造職業工會等。

3.有興趣從事社區工作之民眾,名額約30人。

(1)大專院校都市規劃、都市設計、都市更新、社區營造企劃、社區環境規劃、社區設計、建築規劃、建築設計、景觀設計、交通工程、土木工程、環境工程等相關環境規劃設計專業相關科系畢業者10名。

(2)非空間專業背景但對社區空間或環境營造有興趣者,例如:社會、經濟、政治、法律、藝術、資訊、企管、心理等相關科系畢業者10名。

(3)社區鄰里長、理事長、理事或社區文史工作者10名。

上述名額視報名狀況予以酌量調整,招募之學員以設籍、居住、工作或就學於基隆當地為優先錄取之對象。

--------------------------------------------------------------------------------

二、招生辦法

(一)報名時間:即日起~9/17止,請至基隆市社區規劃師網站下載報名資料(http://apaud.ad.ntust.edu.tw/keelungub/community);9/20評審作業;9/22前於該網站公布錄取名單及個別通知錄取學員,9/25正式上課。

(二)學員應備妥報名文件

1.曾經擔任基隆市第一屆社區規劃師或種籽社區規劃師者

(1)報名表。(2)對回流教育的期望(A4,12級字,1頁)

2.報名第二屆種籽社區規劃師培訓者

(1)報名表

(2)自我推薦

A.自傳(A4,12級字,1頁)

B.對參與基隆市種籽社區規劃師培訓計畫的期望(A4,12級字,1頁)

(三)報名方式及步驟

1.填寫檢附之報名表(附件一)

2.請將報名表,連同自我推薦一式,左上角裝訂。

3.親送、專人快遞或傳真至報名處,亦可運用E-mail方式報名

電話:02-2737-6722 莊琮博、劉玉芬、甘展安、唐可欣

傳真:02-2737-3681

E-mail:r6265@ms41.hinet.net

地址:100台北市基隆路四段43號 建築研究所APAUD研究室

(四)上課地點:預計於基隆市立文化中心會議室(基隆市中正區信一路181號)

 

三、招生須知

(一)經錄取通知,並完成報到手續(另以專函通知),即成為「基隆市社區規劃師團隊回流教育暨第二屆種籽社區規劃師培訓計畫」之正式培訓學員。

(二)學員於培訓期間之報告作業發表,可供主辦單位刊載於「基隆市社區規劃師」網站。

(三)培訓課程時數約79小時(含國內參訪),學員必修得2/3以上課程,方可結業。

(四)學習考核評量標準與方式:上課出席考核、分組實作成績、成果發表、以及個人作業考核。

(五)培訓課程全程免費。

(六)為確保一定的出席與持續性,除市政府及所屬機關派訓人員外,其餘參與培訓計畫學員,初期需繳交保證金(一般人士5000元,學生3000元),完成受訓結業方可無息領回。

 

四、受訓結業

(一)受訓合格學員,將頒發「第二屆基隆市種籽社區規劃師培訓結業證書」。

(二)第一屆基隆市社區規劃師團隊參加本培訓課程合格後,組成團隊參加提案後,將續聘為第二屆社區規劃師團隊(第二屆社區規劃師已改為無給職),繼續為社區服務。

(三)具公務人員身份者,修課時數給予公務人員終身學習認證(非本府及所屬機關人員請各機關於人事行政網站辦理薦送報名)。


-------------------------------------------------------------------------------

參、課程規劃

一、培訓課程大綱說明

基隆市社區規劃師團隊回流教育暨第二屆種籽社區規劃師培訓,除培訓專業社區營造能力外,更透過培訓過程中學員們的互助與協力,建立基隆市社造人才經驗交流之平台。並且運用分組實務操作方式,整合多元人才的積極投入,以基隆地區環境資源的調查、分析及再應用作為操作的主軸。

(一)培訓課程架構之規劃

1.專業培訓課程

專業課程大致上區分為兩大主軸,分別是社區規劃師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社區規劃師需具備的專業技能。為有助於未來各社區規劃師接觸社區時能就自己的專業價值觀具有反省能力,並冀望藉由基隆市都市發展與整體社區營造之趨勢二者間的整合,讓社區規劃師清楚了解自己的角色與定位。其次,為使社區規劃師於投入社區工作能有效掌握該地區之環境資源,以及其發展潛力與限制,透過有關環境資源調查、分析及整合等課程的安排,搭配實務操作之訓練,並於未來接觸社區時能有效運用各種社區營造之技巧。除此之外,為降低學員們思考與行動的落差,因此,本計畫安排相關課程,如社區生活空間改造的作法、社區閒置空間之規劃等,來協助學員們面對基隆市真實社區處境與議題時,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2.實務操作訓練

本次實務操作主軸,以基隆地區環境資源的調查、分析與再利用為主,透過各組分組實作,依不同行政區,搭配不同專業領域及在地之學員來組成實務操作之工作小組。針對其所在之地區與社區的環境資源作完整而詳實的清查、分析,並提出該地區環境資源運用的方式、策略與計畫等實務操作練習,以發揮小組實作的功效。

3.國內相關案例參訪活動

將舉辦一天社區參與案例的參訪活動,以新竹市或苗栗縣的相關案例參訪為主,透過該地區之社區規劃師的解說與學員實地參觀,更深刻體驗參與式設計及社區營造的意義。參訪會後,將由各社區規劃師提出參訪後的心得及對基隆市未來都市發展願景的看法。

(二)培訓課程訓練之目的

1.社區規劃師之專業技能

為了拉近學員們對於所學之知識與實際執行上的落差,故本訓練計畫安排了相關的課程,如:城鄉風貌與環境資源解析、社區生活空間改造的作法、社區閒置空間之規劃、都市空間解析與空間改造契機等部分,協助學員面對基隆市真實的社區處境與議題時一些解決問題的能力。

2.強調實務操作經驗的整合,培養團隊合作機制

一般課程之實作或授課互動的機會不大,因此為了讓理論與實踐相互印証,本實習課程的設計是採密集工作坊的操作,透過分組演練、戶外參訪及達成共識的腦力激盪,使學員能有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並增進團隊合作的學習效果。過程中,並安排學有專精之老師從旁協助,以便諮詢與指導。

(三)培訓課程之特色

1.配合第一屆社區規劃師團隊之回流教育,並成為實務操作課程之資深學員,也建構互動式經驗傳承學習模式。

今年除了召募的新生學員外,針對第一屆社區規劃師團隊及種籽社區規劃師,設計有回流再學習的機制,提供其自我不斷成長與薪火相傳專業傳衍之效果,由資深學員將經驗回饋給新生學員,以傳承社區規劃的學習與協力之精神。其中第一屆社區規劃師團隊將成為各實務操作小組的資深學員,協助指導老師帶領分組學員進行實作課程的訓練,資深學員除了實習課會和新生學員一起上課之外,另規劃社區營造之經驗傳承與討論之課程,以達到更實質之討論,並負擔起互動式經驗傳承學習模式之任務,藉此引領新生學員及早進入社區營造的領域中。

2.增加實務操作課程之授課時間與參與各組實習的機制。

實務操作課程與專業培訓課程在時間軸上是交叉進行的,以提供學員在學習的過程,能不斷的辨證理論與實務,以適時修正觀念及學習的態度等。本年度之實務操作,著重於各組對於地區環境資源進行調查、分析及再應用,透過分組討論與提案,了解當地的環境資源(自然、人文),藉由對於環境資源的分析,確實掌握環境資源發展的課題,並提出再應用的建議與提案。

二、學習考核評量標準與方式

學員成績考核,主要是作為主辦單位基隆市政府核發第二屆基隆市種籽社區規劃師結業證書之依據,包括:上課出席考核、分組實作成績、成果發表、以及個人作業考核。評分標準:

(一)出席率、上課表現:40%,若上課踴躍發問,將有助於此項評分。

(二)分組實習表現:30%。

(三)成果發表:20%。

(四)個人作業:10%。

 

簡章下載

活動網站連結




= 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