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07年1月20日--2月28日,地點: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藝文中心,系列活動 對談:1/28,2/4,2/11,2/24
無標題文件
1912Arch-Exhibition 造化—廖偉立建築展
展覽引言/王增榮‧策展人
時間:107年1月20日--2月28日,
地點: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藝文中心
主辦單位:北科大建築文教基金會、立建築工作所
活動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ArchitectureOfWEILILIAO/
建築,是生活的容器,與其他生活必需的器物一樣。不過,建築更接近於服裝,人是被它們包容在其中,而不只是被使用。但是,建築也不完全像服裝,因為,服裝只是包裹人體,建築卻讓人悠遊於其中,人與機能在空間裡融為一體。型隨機能,這現代主義的教義充份說明了建築裡,人、空間、形式三位一體的特質。
建築師,則透過他的態度整合設計的動作以滿足使用的需求,並且提昇建築(或,生活)的意境。因此,有這種超越一般常態之企圖的創作者,與其他藝術或工藝創作者一樣,建築師必須建立獨特的價值觀以駕御普世性的設計反射動作,才能在創作中提供新的視野與境界。
廖偉立出生於通霄小鎮,這是一個有河流,有迷宮般街區的鄉下,與整然有序的大城市不一樣,這在他記憶裡留著非系統化相對於系統化的魅力。
他是屬於台灣戰後復原時期的一代,這一世代,見證了台灣戰後的窮困與復元時期的勤奮、社會在白色恐怖的不安中詭譎的穩定與解嚴後開放中的衝突、經濟的復甦與後來放浪的繁榮。成長於這樣多變而且充滿矛盾的環境,對有心的人,容易生成一種習慣於多元並置的價值觀,與西方現代普遍純淨的理性認知不大相同。
這次展出的作品,類型包括教會、美術館、橋樑,以及其他不同類型的公共建築,比如公廁。這些作品,無論是有關宗教的、文化的、生活的、歷史的,它們都不被處理成以單一意念為中心的形態,而是透過讓不同層次的元素、機能保有其存在之必然的狀態下所造就中心性,也正是這樣具辯證性的特質,讓「雜木林」的隱喻性,與「造化」的概念性,成為其作品潛在意識的構造性!
系列活動 對談
第二談COSMOS
阮慶岳+謝英俊+廖偉立
策展人:王增榮
時間:2018年1/28(週日)下午2:00-4:00
地點:台北科技大學設計館853視聽室
—————————————
其他場次:
第三談COSMOS
林舜龍+郭瓊瑩+廖偉立
日期:2/04(日)
—
第四談COSMOS
邱文傑+王俊雄+廖偉立
日期:2/11(日)
—
第五談COSMOS
廖明彬+褚瑞基+廖偉立
日期:2/24(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