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展場-臺北華山藝文特區 烏梅酒廠、果酒禮堂
時間:2004年2月7日--2004年2月27日
南部展場—高雄市立美術館
時間:2004年3月6日--2004年5月23日
相關單位訊息轉知 >>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新聞稿 】
首次臺灣建築博覽: 「文建會二○○四臺灣建築展」盛大開展!
北部展場-臺北華山藝文特區 烏梅酒廠、果酒禮堂 時間:2004年2月7日--2004年2月27日
南部展場—高雄市立美術館 時間:2004年3月6日--2004年5月23日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在經過幾年致力於文化資產的經營保存期間,除了策劃深度古蹟導覽,亦透過不間斷的調查、記錄與保存,發掘各城鎮豐富的建築資源,在編纂了一系列《台灣古蹟之美》、《台灣建築之美》等專書的出版後,更進一步策劃了「文建會二○○四台灣建築展」,本展覽將是國內首次完整地體現臺灣建築發展之過去、現在與未來,精要而多向度的描繪出台灣的建築樣貌,將其時間序列、重大的流向以及未來的願景,以平面、立體、影片、活動、網站的多元方式予以呈現與傳播,在未來三個多月的時間,陸續假臺北華山藝文特區及高雄市立美術館舉行,歡迎全國民眾免費參加,希望藉由本展覽的舉辦,能喚起民眾對自然、人文、城市、與生活環境的重視。
本展覽主要係希望呈現「流轉中,台灣建築之美」之意義,因為台灣是一個高密度的環境以及海洋性的文化,具有多元性,重實用,高速的變動,及高度的適應力等特性,台灣的建築也一向能夠綜合外來的影響,而調配出符合自己需要的型式與內容,原住民的、閩南的、客家的、西洋的、東洋的、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解構主義、新現代主義的建築風格,都在台灣數百年的發展中如一波波的浪潮登岸,但是也都被稼接變種,因為氣候上、使用上、文化上、乃至於風水上的需要揉雜成新的品種與風格,廣泛的吸納外來的影響,將之內化為自我的表現,成為不可取代的過程,台灣建築或許沒有獨一無二的形式特徵,但是流動與轉化,卻成為其核心的特性。
本展覽以三個子題,來表現這個流轉之美:
完成式,自二十世紀之初至今台灣建築發展的回顧,也是「台灣建築之美」一書的內容所做的另一種呈現,十二位建築與都市設計界的學者專家們以口述歷史的方式,就台灣城市、建築、景觀發展的重要潮流與方向提供深入淺出的闡述,此部份也以影片的方式記錄,於展場內外不斷的播放。
組構式,1999年的921大地震,可以說是台灣建築界的一個轉捩點,空前的災情,令專業界對設計與工程的品質產生的反省,重建的過程,創造了更新公共工程品質與新景觀的可能,此部份包括了災情的記錄,校園重建,社區再造的成果,以及921重建感恩紀念國際競圖。
進行式,承繼921震災重建的能量,多年來專業界累積的努力,社會大眾對生活環境的關注,以及公部門對於文化建設投注的努力,使得台灣正在向創造新建築,新景觀,新環境的方向一步步的邁進,此部份包括了近年完成及設計中的文化設施,交通設施,以及2008觀光客倍增計畫「門戶系列」、「地景系列」國際競圖的成果等,組構式與進行式的作品,都是以圖、照片、模型的方式,在有如工作室環境的圖桌上展示。
此外,亦包括了互動式與網上式,前者以木作及塑料積木,做為可供參觀者參與組構的工具,以體驗建築、城市、景觀塑造的經驗,後者則以網站方式,希望將展覽的內容與進行狀況,以精要的方式無遠弗屆的送到世界的遠端。
本活動之策展單位為Dialogue建築雜誌,由金光裕先生擔任總策展人,展場設計則由國內近幾年來極為活躍的新銳建築師張基義、石靜慧、邱文傑共同規劃,展場中播放的口述歷史影片更邀請知名電影製作—「金川映畫」掌鏡,將王明蘅、傅朝卿、白瑾、仲澤還、吳光庭、呂理煌、周家鵬、姚仁喜、郭肇立、陳邁、劉育東、林盛豐等十二名國內知名的建築專家學者精闢入裡的見解剪輯,以完美的畫質及深入淺出的內容引領民眾進入台灣建築的時光隧道。
相關活動訊息如后附件,詳細內容請參閱文建會網站: www.cca.gov.tw
如需詳細資料請洽新聞聯絡人: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第三處 林素霞小姐 TEL:02-23434173 E-mail: cca096@www.cca.gov.tw
建築雜誌 陳冠琳 TEL:0926-691-988 E-mail: dialogue_arch@yahoo.com.tw
文建會二○○四臺灣建築展活動網頁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