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第一階段 ( 甄選 ) :報名請於 8 月 14 日前,備齊相關文件資料後,檢附書面資料(最好附電子檔)函送至100 台北市忠孝東路一段 138 號 11 樓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台灣優良社區產業推動小組收
相關單位訊息轉知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主辦
台灣優良社區產業培力與獎勵計畫─
「 2006 台灣優良社區產業獎」徵獎辦法
• 一 、目的 「以社區生活共同體為基礎所發展出來的產業」簡稱社區產業,是 921 大地震後重建社區逐漸發展出來新型產業模式。簡單說,由社區團體根據地方上特有文化傳統、環境風貌、農特產品,創造具有社區特色的體驗活動、創意商品或照顧服務。著重地方自主及獨特性,富有文化性、故事性、創意性、體驗性,並充滿生命力,獲得消費者認同,吸引在地消費,以創造在地就業及增進社區生活福祉的公共效益。
另外許多私人的中小企業或微型企業在製作與原料取得都是從社區在地出發,利用社區在地的元素,也帶動地方就業與經濟的提升,更關心社區的公共事務。因此,這種重視「公共化」與「社區化」的社區型中小企業和微型企業,從今年起,也是徵獎的對象。
本徵獎希望藉由得獎團體作為社區產業之模範,以現有之具體成果詮釋社區產業的本質與精神,讓更多社會大眾認識社區產業,願意走入社區並購買產品。通過本次徵獎初選的社區團體,將會投入社區發展、行銷設計、經營管理 … 等專業資源進行社區產業的培力,並且在今年底與中華電信基金會合辦展售會,另外亦透過中華電信的網路平台來行銷推廣,以及天下雜誌或適當媒體等推薦報導。希望藉此徵獎活動,做為專業資源與社區互動的平台,並以實際參與的方式帶出有創意、有願景及可行之社區產業發展策略及經營模式。
• 二、主辦單位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 三、協辦單位 中華電信基金會及其他 ( 邀請中 )
• 四、籌備委員
|
姓名 |
單位 |
|
陳錦煌 |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 |
|
徐璐 |
中華電信基金會執行長 |
|
戎撫天 |
遠東集團資深顧問 |
|
翁徐得 |
大葉大學造型藝術系副教授 |
|
黃世輝 |
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 計系副 教授 |
|
林錦宏 |
台灣手工業推廣中心董事長 |
|
楊宗孝 |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技士 |
|
呂芳堯 |
威肯資訊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
|
鄭讚源 |
中正大學社會福 利系 教授 |
|
陳亮全 |
台灣大學城鄉研究所教授 |
|
陳板 |
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
|
馮天蔚 |
中原大學建築系專任講師 |
|
曾年有 |
搖籃工作室負責人 |
|
張恒裕 |
經建會專門委員 |
|
梁玲菁 |
台北大學合作經濟學系教授 |
|
李永展 |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常務理事 |
|
林榮泰 |
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 計系 教授 |
|
陳章波 |
中研院動物學研究所研究員 |
|
李英周 |
台灣大學漁業研究所副教授 |
|
曾旭正 |
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所長 |
|
黃秉德 |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教授 |
|
江明修 |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
|
洪德仁 |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秘書長 |
• 五、資訊與表格取得方式 詳見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網站 http://www.cesroc.org.tw
• 六、台灣優良社區產業獎評選辦法 • 1、參選資格 • 具有社區產業實績之非營利組織。 • 參與社區工作的社區中小企業或微型企業。 • 以上兩者財務報告須公開透明並經主管機關核備。
• 2、參與初審應備文件 • 綜合資料表(附件一),請適切表達該團體之社區背景、地方特色,與所發展產業的成果及與社區間在社會面與經濟面的影響及互動說明。附相關照片 3-5 張。圖文最好附電子檔。(形式不限,但須依綜合資料表內之大項撰寫說明) • 其他相關可供評選作業參考之書面資料。 • 檢附合法設立或登記之證明文件影本。 • 經主管機關核備之財務報表或最近一期完稅證明。 • 如涉及空間規劃,請附簡易圖說。
• 3、甄選與陪伴 • 第一階段 ( 甄選 ) :報名請於 8 月 14 日前,備齊相關文件資料後,檢附書面資料(最好附電子檔)函送至 100 台北市忠孝東路一段 138 號 11 樓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台灣優良社區產業推動小組收
• 第二階段 ( 陪伴 ) :通過初審的單位 藉由社區團體、專家學者和學會同仁之團體工作模式,進行三個月的參與陪伴,互相學習、腦力激盪,瞭解社區現況,評估 非營利組織 現有社區產業之發展特色、基礎條件、在地特色與原創性,以及未來潛能等,並協助提出社區產業發展之行銷經營策略;對社區中小或微型企業著重 產業行銷推展建議,如何與社區資源之 創意 整合,創造共同利益,以及評估社區中小或微型企業之經營策略,及和社區間 社會面與經濟面之聯結及互動模式等,作為複審的參考依據。
• 4、評審團 本會理事長召集,籌備委員推薦,邀集社區、經營管理、產業、行銷、非營利組織的相關專家學者共同組成。
• 5、評審方式 • 初審:由評審團針對參選團體所繳交資料作審查,並參考社區營造學會調查搜集之基礎資料,選出 8~12 個合適的團體,讓之後的媒合建立在良好的基礎上。
• 複審:第二階段陪伴後進行。 非營利組織: 由 評審團針對參選之非營利組織的現有社區產業之發展特色、基礎條件、在地特色與原創、未來願景與發展潛能等以及陪伴成果 進行評選。 社區中小型或微型企業: 針對社區中小型或微型企業現有的發展體質與社區聯結現況以及陪伴後之產業行銷發展策略,可提高社區經濟面的成長及社會面之回饋效益進行評選。
• 6、獎項與獎勵 「 2006 台灣優良社區產業獎」,定於今年十二月舉辦展售會,分享成果,另增票選人氣獎,並於明年一月舉辦頒獎典禮。
獎勵: ( 1 )以陪伴機制模式,導入專家學者 ( 社區營造、經營管理、設計加值、創意行銷 ) 陪伴非營利組織操作相關計畫,進行實質的學習。針對社區中小型或微型企業,則提供產業發展診斷及創意行銷策略。 ( 2 )年底展售會與媒體曝光 ( 商業雜誌、電視媒體 ) 。 ( 3 )參與通路及建置行銷平台。
• 7、得獎者應配合之事項 可配合參與相關育成陪伴與媒合機制者,提供相關育成陪伴過程、成果,由主辦單位做適當展現、流通及宣導之用。
【附件一】
台灣優良社區產業綜合資料表
|
基本資料 |
|
單位名稱 |
|
負責人 / 職稱 |
|
|
所在社區 |
|
連絡人 / 職稱 |
|
|
電話 / 傳真 |
|
e-mail |
|
|
網址 |
|
|
連絡地址 |
|
|
單位願景 |
|
|
現況描述 / 問題描述 / 具體建議 / 核心故事 |
|
社區產業成果呈現說明 |
說明大項: • 團體背景說明 • 相關社區背景說明 • 社區產業開發過程與產品實物介紹(在地元素、創新研發、異業結盟、社區連結 … 等等) • 與社區互動內容簡介 (與社區組織互動經驗、社區互動改善之主題、項目與內容 … 等) • 社區產業對社區的社會面與經濟面之影響與助益 • 社區民眾參與社區產業之情形 ( 就業狀況、利益共享機制 ) • 團體之 SWOT 分析(藉由 SWOT 分析呈現團體本身與產業上的優勢〈 strength 〉、劣勢〈 weaknesses 〉、機會〈 opportunities 〉與威脅〈 Threats 〉)。 • 願景與展望 • 目前欲解決的困境與期望的協助為何 • 相關單位的補助與得獎記錄 ( 內容、形式可依個別單位自行做調整增加,但上述所列大項必須做說明 ) |
本活動詳細資訊請見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網站 http://www.cesroc.org.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