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服務信箱  |  搜尋: |  English Version  
 
 帳號
 密碼
 _
 
版本:2.3.10
 
瀏覽人數:00002360
HOME > 文章資訊 > 文章內容
《久違了,王大閎先生!》建築回顧展
瀏覽人次:1024次

展出時間:民國95年10月28日至12月24日
展出地點:台灣建築、設計與藝術展演中心
(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原台中酒廠)
策展人:徐明松、阮慶岳
主辦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相關單位訊息轉知 >>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活動 

 

我只想簡單地說

  我祈求的不過是那高雅德慧

因為我們的歌聲中承載了

  這麼許多種音樂

因而漸漸沉沒

因為我們的藝術如此巧飾

  在層層金箔下

失去了輪廓

這是我們發聲時刻

  不須夸夸而談

我們的心靈明日將重新啟航

 -葛羅培斯1968年引希臘詩人塞佛西斯贈王大閎手稿

 

 

 

展出時間:民國95年10月28日至12月24日

展出地點:台灣建築、設計與藝術展演中心

(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原台中酒廠)

策展人:徐明松、阮慶岳

主辦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策劃《久違了,王大閎先生!》建築回顧展,不僅是對一生為台灣當代建築奉獻的王大閎表達致意,同時也是台灣某個切面的記憶追尋,過去幾十年來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歷史變化,從小農經濟、以出口為導向的代工經濟,再到如今的新產業轉型。王大閎的作品不只印證台灣50到70年代的變化,也讓我們看到一位建築師在時代巨輪下曾有的對抗、妥協與磨難。王大閎在台灣文化的歷史地位絕對是關鍵性的,他與政治的「糾結」、與原鄉的繫情或透過譯寫《杜蓮魁》的預言與投射,乃至最後在未實現作品(登陸月球紀念碑1965-69與未完成的科幻小說)所希冀的救贖,讓建築或文學作品呈現出一種與時代息息相關且完整的語言氛圍,成為理解台灣文化的重要切面。試想一位廣東東莞子弟,在經過瑞士、英國與美國各種不同文化洗禮後,回到上海、蘇州,之後又輾轉從香港來到台灣,終其一生,站在他立足的土地來看世界,奉獻所學。他不僅親自將現代主義的信仰與精神,藉由實踐,在台灣遍灑下極廣泛且紮實的現代性精神,另外,他對中國傳統建築如何與西方現代主義接合的嘗試,也成果斐然,對二十世界華人建築的定位,與新世紀的建築走向,既珍貴也具歷史價值。這次展覽,我們藉由王大閎作品與思想呈現的機會,來梳理台灣戰後當代建築的部分歷程。因此《久違了,王大閎先生!》正是這次重要文化事件的前奏,它可以喚起記憶,讓台灣重回有歷史感的社會。

 

 

 




= 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