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遠東建築獎」公開徵件收件期限至六月三十日止,初選階段將於九月間進行,預計於十一月在兩岸實地評勘決選,評審結果將於十二月揭曉。詳情請洽(02)27338000轉8248或8420或Email: found@metro.feg.com.tw。大陸地區請洽《時代建築》雜誌編輯部電話:+86-21-35010265、傳真:+86-21-65038903或E-mail: timearchi@163.com。
相關單位訊息轉知 >> 第六屆「遠東建築獎」新聞稿
漢寶德與鄭時齡共同推動兩岸建築交流平台
近年大陸都市建設成長快速,帶動了建築設計理念的大幅創新與突破,世界大師級建築師紛紛進入大陸,為大陸設計世界級的建築,也使得大陸本土建築設計理念大幅創新,追趕世界一流水準。遠東集團決定,遠東建築獎將跨越海峽限制,將大陸地區建築設計納入獎勵範圍。
遠東建築獎自八十八年設立以來,已連續舉辦五屆,除獲得設計學界、業界、建築業主的重視與肯定外,也為國內建築設計工作者帶來肯定與榮耀,並帶動國人對建築設計及居住品質的重視。第六屆「遠東建築獎」將同時獎勵海峽兩岸的優秀建築人才,並期經由獎項評審,加強海峽兩岸建築設計的相互了解,進而達成「兩岸菁英共築方圓」交流合作的目標。
由於大陸地區建築設計蓬勃發展,台灣建築設計工作者的優異表現與用心亦深受對岸關注,因此第六屆「遠東建築獎」決定跨出台灣,同步進行兩岸的徵件與評選工作。由於地理條件的限制,第六屆「遠東建築獎」將暫時以上海地區為獎勵範圍,未來再視實際情況逐步擴大範圍。
台灣地區評審團總召集人將由宗教博物館館長漢寶德先生擔任,大陸地區則邀請建築學界極具影響力的中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前上海同濟大學副校長及建築學院院長鄭時齡先生擔任總召集人。
本屆建築獎評選有別於往年,將原來的初審建築專業評審與複審藝術文化評審結合為一階段,兩岸初選評審中並將各有三位專家藉著視訊會議方式參與對案作品的評選工作,期能藉此使「遠東建築獎」成為兩岸建築設計的交流對話平台。
兩岸初選階段評審陣容包括建築專家與藝術文化界人士,台灣地區初選階段(以下依姓氏筆劃排序)邀由淡江大學建築系主任吳光庭、成功大學建築系主任傅朝卿、前台南藝術大學校長、實踐大學講座教授黃碧端、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黃承令以及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劉舜仁擔任評審,大陸地區初選階段邀請到王伯偉(同濟大學校長助理、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伍江(上海市規劃局副局長、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汪孝安(現代建築設計集團總建築師)、高名潞(美國匹?撲糷j學藝術史系教授、四川美術學院特聘教授)及崔愷(北京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擔任評審。大陸評審鄭時齡、崔愷、高名潞並將與臺灣六位初選評審共同進行臺灣地區參選作品的評選工作。決選則由兩名國際建築專家、鄭時齡、崔愷與漢寶德及台灣建築專家共六位擔任評審。 2007「遠東建築獎」公開徵件收件期限至六月三十日止,初選階段將於九月間進行,預計於十一月在兩岸實地評勘決選,評審結果將於十二月揭曉。詳情請洽(02)27338000轉8248或8420或Email: found@metro.feg.com.tw。大陸地區請洽《時代建築》雜誌編輯部電話:+86-21-35010265、傳真:+86-21-65038903或E-mail: timearchi@163.com。
鄭時齡教授簡介 1941年11月生,出生於四川成都,廣東惠陽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1年獲選),中國2010年上海市博會主題演繹總策劃師。
1965年畢業於同濟大學建築學專業,1981年獲同濟大學工學碩士學位,1993年獲同濟大學建築歷史與理論專業博士學位。 曾任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院長、同濟大學副校長等職。現任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空間研究所所長,同濟大學中法工程與管理學院院長。 主持設計了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城市設計、上海復興高級中學、上海朱屺瞻藝術館、上海格致中學教學樓、上海至北京高速火車沿線方案等。 1996年至2004年任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自1996年起任上海市建築學會理事長,1998年起任上海市規劃委員會城市空間與環境專業委員會主任,2004年起任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專家委員會主任。同時擔任政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998年被選為法蘭西建築科學院院士,2002年被選為美國建築師學會榮譽資深會員。 曾在美國、德國、法蘭西、西班牙、加拿大、義大利、希臘、韓國和日本講學,城市規劃、城市設計和建築設計作品50多項,著有《建築理性論──建築的價值體系和符號體系》、《上海近代建築風格》、《建築批評學》、《世界城市──上海》等專著,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60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