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服務信箱  |  搜尋: |  English Version  
 
 帳號
 密碼
 _
 
版本:2.3.10
 
瀏覽人數:00000378
HOME > 文章資訊 > 文章內容
果核再生計畫【南投雙龍國小部落教室重建計畫】
瀏覽人次:383次

執行團隊:台北科技大學 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誘導式結構認知模式研究室、台北科技大學 設計學院 創意設計學士班
時有耳聞義診,卻鮮少聽聞義築。如今,2009年7月25日,果核再生計畫將在南投信義鄉雙龍國小展開’’義築’’創始的第一步。
果核再生計畫,是一個前進深山部落、融合部落傳統與現代科技進行建築交流以協助文化重建的活動。此計畫的幕後推手為一自發性集合的建築組織,希望結合大學建築系學生、原住民部落青年、教育替代役男、以及期待中的贊助貴人,把專業技術帶入部落,結合當地居民的傳統技藝,激發出建築創意;同時改善偏遠地區『圖書、教學空間』...


相關單位訊息轉知 >>


活動主辦單位:台北科技大學 建築文教基金會

執行團隊:
台北科技大學 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
誘導式結構認知模式研究室
台北科技大學 設計學院 創意設計學士班
 


義築的第一步
 
時有耳聞義診,卻鮮少聽聞義築。如今,2009年7月25日,果核再生計畫將在南投信義鄉雙龍國小展開’’義築’’創始的第一步。
果核再生計畫,是一個前進深山部落、融合部落傳統與現代科技進行建築交流以協助文化重建的活動。此計畫的幕後推手為一自發性集合的建築組織,希望結合大學建築系學生、原住民部落青年、教育替代役男、以及期待中的贊助貴人,把專業技術帶入部落,結合當地居民的傳統技藝,激發出建築創意;同時改善偏遠地區『圖書、教學空間』。
 
雙龍國小部落教室的契機
 
此計畫的第一站,為位處南投中央山脈裡,翠綠圍繞的雙龍國小。雙龍國小是一個典型的偏遠山區布農族小學,師生人數約80人。沒有圍牆的校園,讓雙龍國小的布農族學童們能在最親近自然的環境下學習成長,陶冶布農族特有的浪漫繪畫天賦和傑出射箭技藝。
美麗的校園中,原有一處凝聚部落活力、由族人們就地取材搭建的部落教室,讓長老們能教導孩童們傳統技藝。無奈在2008年,一場無情的颱風摧毀了部落教室。然而,即使部落教室垮了,視傳承布農文化為生活態度的族人,仍在樹蔭下與學童們交流編織雕刻,那正是部落生命力源源不絕的象徵。果核再生計畫將讓部落教室以展新的面貌呈現,也讓雙龍部落傳統文化在孩童們的歡笑中,在新的部落教室裡,不斷地延續下去。
 
現代技術與傳統技藝的結合
 
設計過程中不但雙龍國小師生一同討論方案、部落族人與長老也親自參與設計討論;並邀集北科大、成大、交大建築系所教授參與設計討論給予建議。在義築志工從旁輔助諮詢與建築知識分享下,讓設計決定權回歸部落,更貼近雙龍的文化,使部落教室獲得新生。
    最終的設計方案中,構造由桂竹與孟宗竹組成。在不截短、不穿洞情況下,竹子具有最佳的結構性、彎曲彈性及原始自然紋理,以『條狀單元』呈現在結構系統中,銜接由鐵絲與麻繩處理,沒有任何螺絲鑽孔。
空間造型為拱形曲面圍塑狀似果核的教室。小朋友上下課從果核跑進跑出,象徵更多文化種子孕育與誕生。室內空間可容納18位小朋友,實際建築高度450cm,長度800cm,寬度380cm。外層覆蓋將為透明防水帆布,讓部落的孩童發揮繪畫的天賦,自由的彩繪夢想。
 
愛與希望的集結
 
由於是義築活動,非常需要各界的愛心募款,同時把消息傳播,讓計畫早日完成,且使“義築活動”在台灣各地延續下去。歡迎社會大眾參與贊助計畫,為活動盡一份心力。捐款帳戶為財團法人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文教基金會;帳號:台新國際商業銀行新生分行(0045)/2004-10-0001238-3。

 

想獲取詳細資訊可至活動部落格http://fab-tw.blogspot.com/瞭解活動相關細節。

 




= 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