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網頁2
新書資料卡
台灣集合住宅的未來預想圖
100.6.17
Housing: The New Generation 2011
320
謝宗哲編著
14.8x20 cm
裝訂
平裝
雙色
240
建築設計
978-986-6204-24-1
作者簡介
謝宗哲 Sotetsu Sha
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學博士,現任亞洲大學創意設計學院專任助理教授,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東海大學建築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Atelier
SHARE 主持人。 2009 年開始發起 LPA ( Little
People Architects )聯盟,以作為年輕建築師的共同創平台。譯有《安藤忠雄的都市徬徨》( 2002 )、《伊東豐雄的建築冒險記 10 則》( 2007 )、《關於現代建築的十六章──空間時間》( 2008 )、編有《 Lost
Paradise ──失落的威尼斯紙上建築提案》( 2010 ),以上皆由田園城市文化出版。著有《 Pioneer
Forever ──建築家伊東豐雄》( 2010 ,天下文化出版)。
譯者簡介
內容簡介
從城市基調的虛構築邁向實構築的起點
一個住宅美學觀照與精神向度的古典命題
12 組建築新銳世代的解放提案
「台灣集合住宅建築的未來預想圖」是一個集體創作行動。原來是由謝宗哲所組成 Little
People Architects 聯盟的六組建築師為核心,再由各組分別邀請一組,共組成 12 組建築競圖邀請展。這 12 組年輕的建築師在極度壓縮的時空條件中,以台南一塊確實存在的基地為基礎,開始各自百花齊放的靈感激盪與創意發想,並集結成展。本書即以這場展覽為起始,試圖將「台灣集合住宅」的可能更加集中呈現。
因此,這是一場在各種不同的教育背景及建築職業歷程之年輕建築新秀的集結下,透過多元並陳的景致下來描繪出集合住宅的未來預想圖與建築之可能性輪廓的展演。「台灣集合住宅的未來預想圖」除了有 12 組提案作品在府都 [ KIAN_TIOK ] 這個建築專門美術館問世之外,也在「建築非物,而是事件」的模式下衍生出一系列交流活動。這本書不只記錄了流動於各種社群(政府/學界/業界/民眾)之間的建築聲音,同時萌發了一股覺醒與自發的建築能量。
不那麼純市場 + 不那麼純商業 + 多一點的講究 + 多一些創意設計上的關照 + 年輕人建築人的熱情與對於環境的責任
=為建立某種「基準」的、台灣集合住宅之未來預想圖的建築提案行動。
本書特色(編輯小語)
1.
從概念發想、模型到展示完整收錄,讓讀者們能綜覽新秀建築師們的靈活思考流程
2.
收錄日本重要建築評論家五十嵐太郎、任教於成大的知名建築學者王維潔的展覽評論
全書以特殊色為設計重點,灰紙板網印的書封與短書衣展現餘裕的空間感,將年輕、高度流動與充滿新穎靈感的精神力表露無疑。
媒體行銷、活動或其他
附件
附件一:序
附件二:目次
企劃
劉佳旻 ( 02 ) 25319081#18
/
chiamliu@gardencity.com.tw
附件一
[ 序]
一個古典的命題:住宅的美學觀照與精神向度
住宅是人的生命歷程中所接觸的時間最為長久、影響個人也最為深遠的建築類型。它不僅是城市建築中的基調,同時也是反映人們生活的真實場景。而集合住宅更占台灣一年總建築開發案中的半數以上,甚至說集合住宅支持著今日的建築產業亦不為過。住宅早就不只是居住的機器, Le
Corbusier 就曾在他所創辦的新精神雜誌裡進一步指出:
「住宅的其次,是為了沉思默考所最為需要的場域,在那兒有美的存在,也能為人類帶來不可或缺的靜逸之心的場所。
…… 亦即是說,住宅也是某種就精神層面的需要,
而應該為人們帶來美的感覺的重要媒介」
──《新精神
》( L‘ESPRIT
NOUVEAU )
新世代的建築提案 —
或説一種對於神話的告別與意底牢結 (ideology) 之解放的序曲
因為地處古都台南,以及深具工匠氣質屢獲台灣建築獎佳績的開發者──府都建設所共同造就的因緣際會 —
不那麼純市場 + 不那麼純商業 + 多一點的講究 + 多一些創意設計上的關照 + 年輕人建築人的熱情與對於環境的責任
=為建立某種「基準」的、台灣集合住宅之未來預想圖的建築提案行動。
我們知道台灣的真實建築處境中有著許多無以名狀的束縛與包袱、更有著各種不可承受之輕與重。然而,唯有擱置象牙塔中的建築言說、鼓起勇氣跳進消費之海當中,才有可能催生出新建築 — 伊東豐雄如是說。這樣的景況與現實在台灣早已到來,而年輕人必須勇於衝撞、挑戰這樣的現實,除了拉出有別於過往的全新佔線,更重要的則在於獨當一面地為自己創造舞台。
時機時候到了,唯有身為建築新世代的這群建築的使徒們勇於告別昔日的神話 ( 例如曾有的中國傳統現代化 ) 、並掙脫當代意底牢結 ( 綠建築霸權 ) 的牢籠,才能重新找回邁向未來的盎然生機。期許這樣的一個展覽 / 建築事件能夠進一步地為社會大眾開啟閱讀住宅、認識空間、品味建築的全新向度及多元建築的可能性。
於是,我們可以知道,建築領域中各種面向與層次上的「鬆綁」與「解放」或許會是當代台灣建築環境中最重要命題。
年輕建築家的渴望 — 走向那坂上之雲
西澤立衛曾說:「我想做出人類到目前為止所未曾經驗的那種空間與建築」,而藤本壯介更是帶著自信宣告著說:「我們所作的事情或許在 100 年後的一般住宅上也能夠被反映出來」。因著這樣大無畏的實驗精神而凸顯了日本當代建築在全球建築網絡上之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也因為有他們跑在前面,給了包括我們自己的這個建築新世代們有了得以全力奔跑、追尋的方向。以下這首節錄自司馬遼太郎的小說「坂上之雲」影集主題曲中的歌詞,或許可以說便是年輕建築家們內心的真實寫照吧:
Stand Alone
微小的光芒
照耀著我所走過的路
希望的花苞
一直都遙望注視著遠方
越是迷惘苦惱
人們越是堅強
懷抱著夢想
凜然地踏上旅途
邁向天邊的那朵雲
我相信
新的時刻已經到來
凜然地踏上旅程
邁向天邊的那朵雲
在這個幾乎沒有任何預設立場的建築邀請提案展當中,我們期待這會是一個由年輕建築家們用其奔放的熱情與極開具開創性的視野、並透過建築創作的具體成果直接表達屬於建築新世代的新主張。除了為台南甚至是台灣全土建構出嶄新的識別之外,也衷心盼望這樣的一個建築展演活動/事件能夠為台灣下一輪的建築盛世奠定其穩固的基礎。
策展人
謝宗哲
2011 年 3 月
附件二
[ 目錄 ]
序: 台灣集合住宅的未來預想圖 /謝宗哲
看見遠方的美麗風景
/陳建章
「台灣集合住宅的未來預想圖」開展了 /蔡淑君
展場介紹
導讀:從虛構築邁向實構築的Little People Architects /謝宗哲
SITE LM ( 中低層集合住宅組)
流園Fluid
Garden Houses /王喆+游承翰
新住宅關係PLAY-GROUND /黃若珣
園與牆的集合住宅Garden
Walls Housing /羅曜辰
集體的個別性House Collective for Tainan /方瑋
生活在自己的盒子裡Trigram Cubes /劉宛育
南科生活都心 Urban
Complex/Hoursing: Discrete City Taiwan /謝宗哲+Atelier
SHARE
SITE
YH ( 超高層集合住宅組)
垂直社區Vertical
Community /彭文苑
彩虹橋Rainbow
Bridge /張銘恩
依附關係的居住意識 Dwelling
Awareness of Attachment Relation /翁廷楷
4 ╳4 ╳N /王治國+ 蔡思遠
豪宅:作為一種高層集合住居類型
Villa-mansion :A Hi-rising Housing Type /林建華+邱俞鳳
都市公社Urban Community /楊秀川
【觀點Perspective 】來自台灣的建築熾熱風情/五十嵐太郎
【觀點Perspective 】我看府都台灣集合住宅的未來預想圖/王維潔
【專題演講實錄Special
Lecture 】漫談日本集合住宅狀況/五十嵐太郎
參展建築師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