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服務信箱  |  搜尋: |  English Version  
 
 帳號
 密碼
 _
 
版本:2.3.10
 
瀏覽人數:00001270
HOME > 文章資訊 > 文章內容
一、國際交流
瀏覽人次:889次

(一)國際交流之推展 長久以來,由於我國長期孤立於國際社會之外,受到種種條件限制,建築界對於國際間交流工作之進展較為緩慢。甚且,本會並未參加國際間之建築學術組織,也鮮少參與國際性學術會議與活動。 回溯至四十八年初,本會尚於籌備階段時,即已全力爭取本會加入國際建築研究協會(CIB)為正會員。經過多次聯繫,除於四十八年八月二十日致電該協會申請入會為正會員,並以航郵補送本會組織、章程等文件之英譯本,及多次與該協會祕書De Geus 聯絡,補送渠所需之資料。 一九五九年九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國際建築研究協會於荷蘭鹿特丹召開首次大會,該次會議主題為「建築研究及資訊」(Building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當時本會未及派代表參加,惟為顧全國際情勢,乃請外交部代請我國駐比利時大使館就近指派廖仲琴祕書代表本會出席。 一九六○年五月底,國際建築研究協會執行委員會在倫敦集會,會中討論我國申請入會案,由於同時牽涉中國大陸之入會案,而決議對本會等之申請入會案先交付研究,並將於一九六一年該委員會下次會議再議,經過一年的努力,本會申請入會案遂告功敗垂成,且並未繼續提出申復。 有關本會申請加入國際建築研究協會案,當時外交部轉知本會之密函內容,參見本會誌【資料篇】。 八十一年時,本會王明蘅會員於第十二屆第二次會員大會中提出提案,建議本會應申請加入國際建築研究協會(CIB)為會員。理由為CIB為國際最大之建築研究團體,而目前並無台灣會員,我國應進入此一組織。 該提案經會員大會決議,請秘書長再行了解後辦理。惟其後本會並未再繼續處理該案,原因約略為由於名稱問題以國家會員加入該協會恐有困難,本會將加強推動辦理其他國際交流和活動,以提昇本國國際形象。 本會王明蘅會員以成功大學教授之個人身分,參與國際建築研究協會(ClB)第二十六任務小組(TG26):開放營建之實踐(該任務小組現已改組為正式委員會)。而該小組於一九九六年十一月成立之初,即已排定將於一九九八年秋在台灣召開第四次小組會議,並擬將會議性質擴大為國際研討會。 八十六年十月,成功大學王明蘅教授向本會提出主辦「一九九八年開放式營建國際研討會」籌備計劃,並再次建議本會應加入國際建築研究協會。 國際建築研究協會(CIB)屬國際性非官方組織,創始於一九五三年,該協會現有二百餘個會員組織,參加國別約六十餘國。本會於成立時即申請加入該協會,然而當時卻為了政治原因遭到擱置。目前該協會已採取較為開放之入會辦法,會員組織並非以國家代表之身分加入。我國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已加入國際建築研究協會,主要參與防火方面之活動。 該協會每三年舉行一次大會,此項會議被公認為是國際建築研究領域中最重要之聚會,主要作用在於公開各研究小組作業成果,每次均能吸引數百名有名望之研究專家,建築師、工程師、測量師、建築商參加之。而我國歷年曾有內政部營建署、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派員參加該協會之大會。最近一次大會,則定於二○○一年於澳洲雪梨舉行。 有關本會加入國際建築研究協會乙案,提經八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本會召開第十四屆第四次理監事聯席會議中討論,原則通過本會將申請加入國際建築研究協會,並嗣該研討會舉行時再洽商處理。其後,由於理事會認為本會面臨財務困難,加入該協會並無急迫性,因而並未正式提出入會申請。 歷年來,各國建築相關團體或學人來訪,本會自然成為我國之主要窗口。本會與國際間多為非正式交流形式,往昔偶有國際知名專業人士受邀或自行來訪,本會多安排作專題演講、舉行座談會或研討會。而國際間來訪者當中,並以日本方面居多。 近年來,國際間專家學者來訪及參與相關活動已相當頻繁,但本會仍鮮少參加國際交流活動,於國內亦甚少舉辦建築相關國際會議或研討會。 本會正式參與國際交流會議,係於一九八六年九月組團赴日參加「亞洲建築國際交流會議」,該次會議係日本建築學會為慶祝成立一百週年紀念特別舉行,為期一週的會議分別在福岡、京都及東京三地舉行。本會結合各建築師公會,組成五十人之代表團參加,並於會中發表五篇專題論文。 相隔十二年後,日本建築學會第二度舉行亞洲建築國際交流活動,定名為「廿一世紀亞洲建築研討會」,一九九八年九月於大阪舉行,再度邀請本會參加。本會由第十四屆黃世孟理事長率團出席,並藉此機會與日本建築學會、大韓建築學會商討未來加強交流之可行性。 本會近年積極推學術展國際交流,於八十七年十一月十六日與日本建築學會在台北簽訂學術交流協議,並再於八十八年三月二十日與大韓建築學會在台北簽訂學術交流協議,為本會國際交流展開新頁,奠定本會邁向新世紀的新方向與新機會。 本會亦計畫與其他國家建築學會取得聯絡,希望能同樣的與其簽訂交流協議,促使本會之國際交流能真正落實。 本會歷年推展國際交流及活動之重要事項,整理如表6-1。 表6-1 本會推展國際交流之重要里程碑 屆 別 時 間 國 際 交 流 事 由 第 一 屆 48年9月21日至25日 我國駐比利時大使館廖仲琴祕書代表本會出席「國際建築研究協會」於荷蘭舉行之首次大會。 49年4月30日 美國建築師學會代表一行十餘人赴日參加會議順道過境台北,本會於圓山飯店設酒會接待。 第 五 屆 67年1月13日 接待日本九州地區建築協會訪問團一行十二人,本會假臺北市中心餐廳舉辦學術座談交流聚會。 第 六 屆 68年8月16日 本會與電機工程學會及土木水利工程學會共同舉行「照明科技研討會」,邀請國際照明科技學會會長費雪博士主講。 第 七 屆 71年2月6日 韓國建築士協會會長具鈗會先生及漢城支部部長金枝泰先生來訪。 第 九 屆 74年7月20日 日本民俗建築學會訪華團來訪,並與臺北市建築師公會古蹟小組及建築師雜誌社等聯合舉辦古蹟研討會。 75年9月6日至13日 本會組團一行五十人赴日參加日本建築學會主辦之「亞洲建築國際交流會議」。 第 十 屆 77年12月26日至30日 本會邀請日本建築學會谷資信會長來訪並舉行專題演講。 第十一屆 78年5月21日 中華民國近代建築研究會、日本亞洲近代建築史研究會假臺灣大學舉行「亞洲近代建築史國際研討會」,本會參與協辦。 第十三屆 84年2月26日至3月5日 本會組團赴日考察日本神戶地震災情。 84年4月15日至16日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舉辦「臺北都市設計國際會議」,本會參與共同主辦。 84年5月23日、25日 本會舉辦「開放式住宅國際研討會」。 第十四屆 86年9月4日 本會成立「國際事務委員會」舉行第一次會議。 87年5月7日至22日 日本建築學會亞洲建築交流團來台參觀訪問。 87年9月 本會組團赴日參加日本建築學會主辦之「廿一世紀亞洲建築研討會」。 87年11月2日、4日 配合國際建築研究協會第二十六任務小組在台召開第四次小組會議,本會舉辦「一九九八開放式營建國際研討會」 87年11月16日 本會與日本建築學會共同簽訂學術交流協議。 88年3月20日 本會與大韓建築學會共同簽訂學術交流協議,並舉行中日韓三國建築學會國際交流。 88年3月27日 日本建築學會關東支部學者專家來訪,並於本會主辦「第三屆建築生產及管理技術研討會」發表論文。 88年10月13日至22日 本會接待日本建築學會九二一大地震調查團。 88年10月17日至20日 本會接待大韓建築學會派團來台考察九二一地震。 88年10月29日至31日 本會黃世孟理事長受邀參加大韓建築學會一九九九年秋季論文發表會。 88年11月19日至28日 日本建築學會第二次派員來台,協助研討適合台灣地區之耐震診斷與補強方法,並與本會合辦研討會。 有關中日、中韓建築學術交流之推展情形,另於以下二節分述之。 【續下頁】




= 回上頁 =